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別讓Foucault發笑
1.對於Foucault的誤解
衝著李尚仁教授於1997年評析《臨床醫學的誕生》中譯本的摘要:「過去對傅柯的介紹和理解,經常是哲學式的,把他當成理論家來閱讀。」實際上Foucault早期的知識考古學方法是將焦點關注在知識論的重組和論述形成的轉換過程。至於《臨床醫學的誕生》一書長期被忽略或帶過,按照李教授的邏輯,被忽略是因為,儘管傅柯的理論在文化研究、哲學、文化批評乃至社會理論,都造成相當的影響,但是此書的討論主題與分析方式,似乎較難為這些學科直接娜取應用。
李尚仁:「一般介紹傅柯的二手著作,經常把他的作品定位為「哲學」、「後現代思想」、「後結構主義」,主要都是把他當作理論家來閱讀。」(221)然而,傅柯主要的著作都是歷史研究,而且是有別於常人的歷史敘事方式。我想真正熟析傅柯的知識分子都了解,傅柯當年在法蘭西學院是以「思想體系史」為主來教授與研究。傅柯後來受到了尼采的影響,使用了系譜學(genealogy)對於知識、道德和權力因素之間相互的滲透關係作了更一步的詮釋當然,從《古典時代瘋狂史》的寫作開始,對傅柯而言便是要解釋某個社會價值體系、觀念對於某項事物的認知與實際作為,包括實際上所運作的模式與技術。
可是在早期知識考掘的方法研究階段,尚未充分展露和調查出科學知識在社會實際運作中所展演的策略(strategies)與技巧(techniques)。等到進一步揭露這些複雜關係是直到70年代,傅柯將知識考古學和道德系譜學以及權力系譜學結合起來之時,更能深入地揭露不同的知識體系、道德價值、權力技術、策略、技術、規訓活動在控制、調控和規訓人的身體和精神思想所採用的技巧,分析學校、醫院、工廠、監獄等空間的規訓活動。
2.不是結構主義,不是後現代理論
實際上,傅柯有許多名言,「毛細孔的權力」、「事物的不連續性」、「柔順的身體」或是要求研究者得在細小,不連貫,微不足到的事務中去追索權力的所在。這曼妙的格言向來是傅柯寫作上獨特的修辭風格。但實際上傅柯這樣談不是沒有原因的,就傅柯的考究能力,之所以說事物的不連續性是指出過去的人們看待歷史都過於籠統,過於簡單或是真空了歷史過程中潛在的事件,但這不表明說這些事件都是被社會輿論壓力給壓抑,被主體給吞噬或是不在乎殊異性那樣令後人折磨的誤解;傅柯於〈尼采與系譜學〉一文中明白指出關注於這些事件用意在於要我們了解離我們生活最近,但也最不關心的事物,其實權力是攏照在這種我們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而不是要我們拿傅柯的權力去二度壓榨社會上的不公不義。而傅柯在《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中所指出的「規訓社會」實際上不是指出那樣壓抑的生活,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是生活在怎樣的世界,這世界觀,價值秩序又是怎樣來的,借由哪些制度、知識、環境塑造而成;最終,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轉換傅柯的思維去觀察一些人事物,會發現原來社會是藉由這些技術、策略、符號形成一套價值秩序。
3.不單只有「規訓」~~規訓~~~規訓~~~主體性~~主體性~~主體性(回音)
素來許多學長擅長認為傅柯的貢獻在於提出了規訓社會與權力不同面向的觀點,接著反問聽眾「你現在還活在規訓的社會中,規訓的生活無所不在,你無時無刻都受到權力的壓制」,或許還會問「你只是社會建構中的一個結構,你不在是個人,你只是結構中的一份子,毫無自由而言。」聽眾在密閉的空間被古惑,開始回想自己的日常生活,似乎都是在這日子中成長,自然而然的會被塑造成反社會的性格,或無時無刻認為要反抗,要逃離結構,贏得自由。
稍微有進步點的理論家可能會閱讀傅柯的一篇著作Governmentality然後進一步指出規訓的制度配合著國家能力的要求,拓展到國家層次,使得壓抑的社會變本加厲。但筆者無怪於這些學者誤讀,畢竟這篇著作是萃取傅柯在1978年法蘭西學院的演講Security, Territory, Population.其中第四講而來,但英譯本直到2007年才出版,因此,如果真有心將此書13講的內容看完會更了解傅柯的論述方式,是非常歷史性的,且配合著歷史演變,經濟制度的轉型,意識形態的變遷的政治經濟分析,使得早期規訓社會關注於個人的權力觀,演變成關注於人口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但生命政治的治理模式也不是停留在《性史:第一卷》、《必須保衛社會》那樣擅長藉由統計學,「讓人活,讓人死的權力」,注意:人對生命的價值會變,對於bio-power的認知會改,人的基本反抗能力也不是藉由早期規訓社會那樣,封閉,調控來確保安全,傅柯在《安全、領土與人口」此系列演講的重點就是在闡述治理的觀點不在是「排置事物以達到最將狀態為目標」,而是得去順應事物,尊重其合宜性,這就是傅柯在《規訓與懲罰》中說的「許多規訓或權力知識之所以讓我們感覺理所當然,就是因為它是藉由人的欲望,藉由人性的認知,看法需求,配合著技術,法律,策略而實踐」因此,看傅柯真是那樣壓抑或是可以簡單說成主體性與反抗那樣簡單嗎?
另外常說明傅柯「權力的眼睛」那樣監視的壓抑式學說,其實也誤解了傅柯其中的歷史眼界。熟析傅柯者可得知,傅柯常常形容,如果要管教身體或是訓練出柔順的身體得看著觀察,監視,觀看,描寫,技術來達到掌握事物的狀態。但這不代表這是壓抑,換言之,這是人類進步的過程之一,也就是自然實證,醫療發展,科學轉變,分類學,統計學等數字出現後,人越來越有能力去掌握事情的面貌,靠著自己有限的力量去了解,體會,觀察,想辦法去解決。
這為何重要?法國知名社會學家Bruno Latour在How to talk about the body?一文中舉了鮮明的例子,「香水試劑盒」;簡單來說,香水盒可能會將香氣分為15個種類,然後讓學徒去聞,去辨識,接著當『自然人』的鼻子熟析這些味道之後,就能開始去應用去分類去調配不同種類的香水。但如果在沒有接受這些訓練之前,人的鼻子是無法這樣機械性的去辨識這些味道,實際上我們人類活著,學習常常就是如此,唸書被授予知識/授能,才可以去應用,老師沒告訴你或交你這些理論,光憑人的大腦(除非是天才自己發現),否則不會被開竅去熟析什麼事情的。相對的,不好的老師就帶你去住套房,告訴你偏狹的觀點,然後去認識這世界,腦中觀點狹窄,自然而然無法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但,會不會有第16種香水的分類方式?答案是會!
所以,換個觀點,fellow潮流,傅柯提供的見解力量如果只能單談他的理論,這只是一種拾人牙慧的行為,變通不出結果來;畢竟傅柯自己就常說:當文本一出現後,就宣告作者以死。但問題是傅柯會變,他的觀察點隨著「歷史」在轉,去變通去解釋,因此才許多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會用傅柯的方式去做實際的研究,去觀察社會;但如果單只停留在理論的應用,什麼都規訓,~規訓~規訓~規訓(回音),那不如別談了,有許多味道你聞不到,也別說你聞的是最香的香水,更省得讓傅柯發笑吧!
參考資料:
Latour Bruno.2004. How to Talk About the Body? The Normative Dimension of Science
Studies.Body Society 2004; 10; 205
李尚仁,1991,〈傅柯的醫學考古學與醫學史:評《臨床醫學的誕生》中譯本〉,《台灣社會研究》:28期。
圖片來源:
http://socialpsychologyeye.wordpress.com/2009/09/28/the-myth-of-mental-illness/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