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給靜芸

芸芸眾生不知道的云云種種,恰恰眾生不知道的甜甜美美,可人靜麗,綺麗綺麗,綺麗而嬌的美麗,美麗而綺麗的綺麗,綺麗而華麗的華麗,華麗而亮麗的亮麗,長不大的綺麗,嬌嬌滴滴,絢麗美麗,甜甜靜靜嬌氣的嬌氣,嬌氣憐麗的憐麗,憐麗美麗的美麗,歷歷幕幕光鮮亮麗的亮麗,好像華麗,可以綺麗,可以美麗又惹人疼惜的憐麗,是個亮麗,永遠閃耀像花朵般地亭亭玉立。-張靜芸

無畏的勇氣



這兩個月來,一直有股強烈的感覺,大概是念書至今已經到了第一階段的沈澱期,開始想的很快,開始學習如何表達,但對於知識(書)的渴望卻又到了一陣飢渴期,這飢渴感來自自己念書的關懷,累積一段經驗後,自己會想辦法在這路徑中去創造什麼價值,藉由知識去認識哪些朋友,或分享給哪些朋友,也因為這飢渴讓我想要念更多書,但我始終猶豫要不要待在學界,至少我想學的還太多,想表達的場域也不想貢獻給學術性質的研討會,因為關於人文知識不該成為學術點數的附加價值。但至少未來我會想找有挑戰性又具有創造性的工作,我的心靈已經不安定了,邁向26歲的自己這樣說著。

符號化的她


我們生活在語言,觀念與意義的圖像中,每字,每句,每個動作,不同的認識都有相關聯的對象。作為社會化的人在最初的認識上得經過訓練,才能跟許多意義建立起一種聯繫。維根斯坦比喻這是種“語言遊戲”在許多互動交織而承認識。但遊戲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給事物定了義,命了名,但時常我們仍是會猜錯,搞錯意義,因為人會變,人也不是一層不變的理性載體;但人最怕的是不認識自己,換言之,有時候理性也是被包裝的,被許多價值體系給賦予她嬌作的生命,在這話語體系內,她是完美,她是女王,她的成為了標籤,友情掌握了她,她也成為了一層不變符號,但人如果到這種階段,也可以宣告她的美已死,死在一個胡同,死在一個象徵體系內,跳的好,轉的漂亮,但最後大家都猜錯了。因為不知道自己缺點的她,最終意味者她活在跟自己說話,跟自己歡笑的巷弄。這樣遁逃的人生!何苦?
圖片來源:

http://gallery.taipei.gov.tw/lp.asp?ctNode=34176&CtUnit=19157&BaseDSD=10&mp=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