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3 中國時報 【陸以正】
中東與近東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裡,未受茉莉花旋風影響的,只有土耳其一國。原因很簡單,土國自從一九二三年凱末爾將軍(Mustafa Kemal Ataturk,最末一字為凱末爾逝世後,土國給他的尊稱,意謂英勇無比。)建國,至今八十八年裡,始終遵循「政教分離」原則。信仰歸信仰,政治歸政治,互不干擾。
八十八年前就將這兩者分割,是土耳其的幸運。國家因此避免了像中東和北非其它回教國家,年青人為推翻貪汙腐敗的獨裁政權,揭竿起義,造成兩年多來的紛擾不安。因為土國屹立不搖,它在其餘伊斯蘭國家中間的地位又水漲船高,恢復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土耳其本就是大國,面積七十八萬餘平方公里,幾達台灣廿二倍之多;人口七千三百多萬人,是世界第十八位。就人種學而言,中國古代稱它為「突厥」。歐洲中世紀裡,拉丁文稱它為Turchia,意謂 「Land of the Turks」。這個民族曾被蒙古族征服,後來又成為東羅馬帝國(Byzantine Empire,史稱拜占庭帝國)建都之地。它最重要的城市,就是羅馬帝國分裂後,一度曾為東羅馬首都,以當時逃到那裡避難的東羅馬皇帝的名號命名的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東羅馬帝國與紀元前就已存在、西方文明始祖的西羅馬帝國有何不同?簡單點說,西羅馬信奉多神教,受希臘神話影響甚深,說希臘語。東羅馬則信奉天主教,地域雖然廣闊,以拉丁語為主。史家將公元三二四年定為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分界期,相當於中國東晉明帝太寧二年。依照土耳其的說法,中國的新疆省那時也屬他們所有,土國自稱西土耳其斯坦,新疆則稱東土耳其斯坦(East Turkestan),維吾爾族也就是土耳其族。
七十一年後,即公元三九五年,拜占庭帝國一分為二。東半部變成東羅馬帝國,延續了一千零五十八年,最終被奧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取代。公元十四至十九世紀裡,奧圖曼帝國曾為歐、亞、非三洲的霸主,疆域廣闊。它控制了歐亞陸地交通的樞紐|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 Strait)與達達尼爾海峽(Dardarnelle Strait)|環抱的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俄國的黑海艦隊被它掐住了喉嚨,動彈不得。
土耳其的戰略地位,占據歐亞兩大洲間陸上交通的樞紐,重要性有增無減。前蘇聯時期,土耳其是北大西洋公約的重鎮。從土國機場起飛的戰機,直接威脅到俄國大部分疆域。俄國雖然民主化了,美國仍然抱著提防的心理。今日土耳其是北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以及G-20的會員,顯示世界各國對它重視的程度。它唯一不得其門而入的,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為什麼呢?因為歐盟最終目的是統一全歐,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與美國、中國分庭抗禮。土耳其百分之九十七的領土在亞洲,只有百分之三在歐洲,即舊日的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Istanbul)。土國一九六三年就加入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但只能成為副會員(Associate member),不能享受會員應享的權利。一九九五年,獲准加入歐洲關稅同盟。二○○一年與歐盟開始入會談判,一拖十年,毫無進展,如今該夢醒了。
土耳其政局相對而言頗為穩定。今年六月十二日剛舉行過普選,在單一國會五百五十席裏,由歐度根(Recep Tayyip Erdogan)領導的「正義發展黨(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土文簡稱AKP)」,獲得三百廿六席,遠超過第二位的「共和人民黨(CHP)」與第三位「民族行動黨(MHP)」再加上無黨派議員的總數。
依照土國憲法,現任總統奎爾(Abdullah Gul)只是虛位元首,實權操於首相手中。歐度根以正義發展黨主席身分,已經做了八年首相,此番該黨大勝,自然繼續執政。美國紐約的「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FPRI)」中亞問題專家羅賓斯(Gerald Robbins)曾有專文,分析土耳其選舉結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查閱。
歐度根是個人才,一九九四年當選伊斯坦堡市長。三年後卻因在群眾場合朗誦了一首新詩,莫名其妙地被捕,關了四個月,又糊裡糊塗地獲釋。氣憤之餘,他才創立AKP,二○○二年大選獲勝,掌握政權。他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挑戰貪汙腐敗的舊政權。他緊縮通貨的行動,一下子把鈔票面額刪掉六個零,最為土人稱道。
中近東地區動盪不安,已歷三年,各國人民望治心切。環顧全區,唯有土耳其相對安定,經濟也未受影響。土國能否重振當年雄風,就要看歐度根首相了。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呂紹煒。〈我見我思-再會了,銀鹽時代!〉
2011-10-03 中國時報 【呂紹煒】
這兩天,國際上傳出柯達公司可能要宣布破產的消息。較令人訝異的不是柯達走入末途,而是它竟然還「撐」到現在。這個有一三○年歷史,堪稱「銀鹽時代」(即傳統底片)代表性廠商的沒落,不是敲響銀鹽時代的喪鐘而已,而是宣告銀鹽時代正式「入土為安」矣!
柯達公司成立在一八八一年,是傳統底片的大廠,第一台給非專業人士使用的相機也是柯達發明。它的底片、沖洗店,曾經遍布全球各大街小巷,舊世代人們的歡樂、悲傷,都是用銀鹽底片記錄、保存;其感光技術曾執全世界之牛耳。柯達也名列美國道瓊成分股之內,代表它曾是美國最強大、最有代表性的企業。
不過,再強大的公司,仍難敵時代浪潮的刷洗。數位時代來得又急又快,在銀鹽大廠仍掙扎於新舊時代之際,這股巨浪就已把他們洗盡,沖出歷史之外。柯達在二○○四年就停止在歐美生產底片、傳統相機。當年四月,柯達被踢出道瓊成分股外,理由非常直接與簡單:柯達是一家風光不再的公司。去年,它再被踢出史坦普五○○指數之外。
柯達沒落跡象,幾乎可說「觸目可見」;大街小巷、男女老幼,人人皆投入數位攝影,但沒有人在用底片,許多人都已不記得底片是啥了,甚至,三十歲以下者,大概不少連底片都未玩過。因為,數位攝影既方便、成本又低,傳統底片毫無招架之力。
近年台灣的鳥類攝影人數暴增,就是賴數位普及之賜。鳥兒跳動不已,所以鳥類攝影難度高、失敗率更高,只好拚命按快門。外出拍一天鳥,如果鳥況較佳,拍個上千張很正常。如果使用傳統底片,一卷三十六張的花費大概是四百元,一天下來就要花超過一萬元,坦白說,大部分人是玩不起。但數位呢?一張記憶卡搞定,而且可重覆使用哩。
此外,數位攝影方便,拍完螢幕立刻檢視,拍壞了再拍,不必等沖洗出來後再頓足飲恨;回家上傳電腦立刻可欣賞,不必再跑沖洗店焦急乾等。過去,只有少數玩家才能享受暗房沖洗、自己調整相片效果的樂趣;現在,每個人的電腦都是一個「數位暗房」,愛怎麼修圖就怎麼修。你說,還有人要拍底片嗎?
幾年前,還會碰上不少「老派」的攝影家,堅持銀鹽底片的效果較佳;但隨著技術進步,許多專業級的數位相機,效果早已超越底片。銀鹽派原本還可引以為傲的大底片相機,也紛紛改為數位機背,畫數動輒四、五千萬以上。慢慢的,銀鹽派也悄然的改用數位。日本底片大廠富士今年把庫存的銀鹽底片賣得差不多了,未來可能不再生產。很快的,繼續眷戀銀鹽者,大概只能到夢中拍照了。
那個李立群代言的「它抓得住我」的廣告,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那是同樣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日本底片大廠柯尼卡的廣告。不過,它比柯達更早消失在銀鹽圈。二○○三年它先與另一家光學廠美能達(Minolta)合併,到二○○六年還是撐不住,被索尼併購,正式退出照相機與攝影事業,其底片與相紙也在隔年停產。索尼併購柯尼卡是看上其光學技術,但其推出的產品完全是數位相機,銀鹽,連碰都不碰。
其實,柯達在數位時代不是完全沒機會─別忘了,第一台數位相機是一九七五年,由柯達製造出來的。不過,就如歷史上許多企業一樣,它原本的事業太成功了,反而絆住它轉變的步伐,最後終落入淘汰之列。柯達的破產,代表超過百年歷史的銀鹽時代正式走入歷史。就讓咱們揮揮手,告別那曾幫我們記錄下許多歡樂生活的朋友吧。再會了,銀鹽時代!
這兩天,國際上傳出柯達公司可能要宣布破產的消息。較令人訝異的不是柯達走入末途,而是它竟然還「撐」到現在。這個有一三○年歷史,堪稱「銀鹽時代」(即傳統底片)代表性廠商的沒落,不是敲響銀鹽時代的喪鐘而已,而是宣告銀鹽時代正式「入土為安」矣!
柯達公司成立在一八八一年,是傳統底片的大廠,第一台給非專業人士使用的相機也是柯達發明。它的底片、沖洗店,曾經遍布全球各大街小巷,舊世代人們的歡樂、悲傷,都是用銀鹽底片記錄、保存;其感光技術曾執全世界之牛耳。柯達也名列美國道瓊成分股之內,代表它曾是美國最強大、最有代表性的企業。
不過,再強大的公司,仍難敵時代浪潮的刷洗。數位時代來得又急又快,在銀鹽大廠仍掙扎於新舊時代之際,這股巨浪就已把他們洗盡,沖出歷史之外。柯達在二○○四年就停止在歐美生產底片、傳統相機。當年四月,柯達被踢出道瓊成分股外,理由非常直接與簡單:柯達是一家風光不再的公司。去年,它再被踢出史坦普五○○指數之外。
柯達沒落跡象,幾乎可說「觸目可見」;大街小巷、男女老幼,人人皆投入數位攝影,但沒有人在用底片,許多人都已不記得底片是啥了,甚至,三十歲以下者,大概不少連底片都未玩過。因為,數位攝影既方便、成本又低,傳統底片毫無招架之力。
近年台灣的鳥類攝影人數暴增,就是賴數位普及之賜。鳥兒跳動不已,所以鳥類攝影難度高、失敗率更高,只好拚命按快門。外出拍一天鳥,如果鳥況較佳,拍個上千張很正常。如果使用傳統底片,一卷三十六張的花費大概是四百元,一天下來就要花超過一萬元,坦白說,大部分人是玩不起。但數位呢?一張記憶卡搞定,而且可重覆使用哩。
此外,數位攝影方便,拍完螢幕立刻檢視,拍壞了再拍,不必等沖洗出來後再頓足飲恨;回家上傳電腦立刻可欣賞,不必再跑沖洗店焦急乾等。過去,只有少數玩家才能享受暗房沖洗、自己調整相片效果的樂趣;現在,每個人的電腦都是一個「數位暗房」,愛怎麼修圖就怎麼修。你說,還有人要拍底片嗎?
幾年前,還會碰上不少「老派」的攝影家,堅持銀鹽底片的效果較佳;但隨著技術進步,許多專業級的數位相機,效果早已超越底片。銀鹽派原本還可引以為傲的大底片相機,也紛紛改為數位機背,畫數動輒四、五千萬以上。慢慢的,銀鹽派也悄然的改用數位。日本底片大廠富士今年把庫存的銀鹽底片賣得差不多了,未來可能不再生產。很快的,繼續眷戀銀鹽者,大概只能到夢中拍照了。
那個李立群代言的「它抓得住我」的廣告,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那是同樣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日本底片大廠柯尼卡的廣告。不過,它比柯達更早消失在銀鹽圈。二○○三年它先與另一家光學廠美能達(Minolta)合併,到二○○六年還是撐不住,被索尼併購,正式退出照相機與攝影事業,其底片與相紙也在隔年停產。索尼併購柯尼卡是看上其光學技術,但其推出的產品完全是數位相機,銀鹽,連碰都不碰。
其實,柯達在數位時代不是完全沒機會─別忘了,第一台數位相機是一九七五年,由柯達製造出來的。不過,就如歷史上許多企業一樣,它原本的事業太成功了,反而絆住它轉變的步伐,最後終落入淘汰之列。柯達的破產,代表超過百年歷史的銀鹽時代正式走入歷史。就讓咱們揮揮手,告別那曾幫我們記錄下許多歡樂生活的朋友吧。再會了,銀鹽時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