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生命的節奏】




大概就說一件事,以「我為何寫作」的提問起頭,王文興給了一個意象性非常強烈的回答:「寫作是讓(使)一天的生活(可以)有意義的事。」這句話的深層涵義可以當作一個單純動機,可以關照成一個使命,可以轉化成天職,可以視同為一個智識活動。

但必要了解的是做為一個人(裸猿)的有限性,受限於時間、空間、切割成片刻,轉化成心理與生理的時間刻畫(時鐘)。因為這緣故,做為一般正常需要自給自足的人其每日的時間也必然的被切割的越來越清楚,從起床,上班到下班休息前時間已經被切割近10小時,晚上在處理一些雜事,活動整天下來其實留給自己的時間寥寥無幾,但這是「忙」,這是「工作」如果用business來形容應該更容易理解,也就是可以劃分為事不關己,not my business, 的「工作」性質。

所以大多數人日復一日做自己不愛做的business, 因為畢業後可以很現實的就是「錢」,你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因為這是business, but also 是你該做的事(毫無怨言,誰抱怨誰草莓)。所以如何找到工作成就感,及其歸屬,認同就成為許多商學專家,達人出書,撰稿為現代人服務,提供精神糧食的事。

之所以說被「切割」也必然隱含其不願,被剝奪,被規訓,及其理性機械化,與心靈上認知為非理性的成分。但我直說了,這切割的相對剝奪感因人而異,用「排隊」來比喻應該很可以理解,大多人不喜歡排隊,因為等候時間長短是直接的與是否被剝奪的感覺劃上等號,等待的時間越長,越煩悶,這種感覺如果用在工作的時數與等待下班打卡來看可能比較容易被理解。我得直說,自己就是討厭這種排隊式的工作感。突如漫長的等待......但不能不說許多人「習慣」這種工作感覺,反正事情能少不做,等待下班就有如叫號排隊,總有一天等到你。不需耗費大腦思考,等待就定拿起圖書、雜誌、APP,手中雜糧飲食備糧充足即可讓你get an offer.

既然時間必然得被切割,那是必得自己去掌握好適合自己節奏,蹦之~蹦之~蹦之~蹦之......可以在自己分內工作上花些用心的巧思,讓被切割的時間有意義,可以同時在鄧待的時間選擇讓自己愛上一個同事,或假設就讓自己選擇喜歡這環境的一個東西,一個老外的襯衫;咖啡,對,就是喜歡午後兩點三十分的咖啡;或就在每日同個時段,就算你偷跑回加上廁所老闆也覺對不會知道的時間跟同事聊天......無論如何,回到王文興,選擇一個有意義的事必然也其純真或單純的衝動,但也有其使命與挑戰性,而且也非得讓你知道在限有的條件下你唯一可能可以做的事,而且是可以有意義與非習慣惰性的創造性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