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理盲」!科學家的責任?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午後,一群科學家們在紫藤廬會館進行一場研討,討論得主題是「理盲!科學家的責任」,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題目的認知是界定在前氣象王子的一段名言:「理盲又濫情」,但沒想到原來關於「理盲」再這群科學家的眼中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起初我會去聽這場座談主要是與談人有位對台灣人文學界貢獻良多的學者傅大為教授,其實我也想要聽聽看傅老師怎樣回應這群認為對社會也要有些責任的科學家們,恰好是傅老師過去以來在台灣成立「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Study)研究所,今年年初因選課的關係,才第一次知道原來國內學術圈有這種因應現代科技社會眾多議題的學術社群,有趣的是這社群內的專業知識很廣,有醫療的、公民社會、科技技術、這讓過去困在渴望用理論去實際解決與反思的政治系學生對人文學科有了新的希望,至少目前看來他們做了許多解釋還有很具有批判力的觀點。
也至少對於一個長期困在書堆裡的人文學者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面對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或是地方社會複雜的群體成員內,是怎樣去思考一件我們認為是關注於共同利益的事情。也至少我們可以在屏除己見的前提下,不純然地認為一些生物學家、科學家做的事情只是鎖在研究室裡作自己的一群專業人事。

理盲的社會!

非常有趣的是這次的引言人,錢致榕教授對於台灣社會近來發生的許多重大事件都有一定精闢的看法。據說錢老師剛回國任教4~5年。某位來賓還笑他怎麼對台灣現實社會的改變這樣的樂觀。但從這次的分享來看,錢老師的價值基本上有一種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思維,也就是說他至少以他在學術界的努力,希望對現今台灣社會做些什麼,從現在改變,或許對未來還不遲。
錢老師指出了許多過去八八水災政府治理還有整個民間在知識上的不足,例如:為何過去我們總認為每個救災行動都要以「黃金72小時」為準?連媒體記者也大張旗鼓地在頭版,轉播登上這幾個大字,問政府官員連官員也回答不出來這72小時內要做些什麼?
還有從過去到現在我們面臨了許多天然災害的迫害,但從過去的教育看來,對自然知識的了解似乎不足,但身為台灣國民的一份子,必須承擔共同的環境,未來我們勢必得面臨這項挑戰,因此,對災害與自然知識的認知也得重新補足。

媒體扮演重要得角色!

錢教授認為現今台灣社會新聞媒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明顯的是從他回國任教以來看到新聞媒體卻沒有扮演之是正確的角色,他以自己過去親身被訪問的經驗來看,重大事件的出現,新聞媒體總是喜歡問:「你覺得誰要負責?」就一個人文學科出生的學生在當下聽到總是有些心虛,我們喊著責任政治的口號喊到現在,政治人物負責的價值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俗爛的文化邏輯。錢老師在三強調的事是回頭來看,為何我們要負擔起新聞自由的價值?新聞自由的價值應該負擔起更多公民德行的責任。

教育?

最後其他與談人的回應綜合錢教授的看法,均認為改變現今的教育制度是必要的。東吳大學劉源俊教授認為:「知識可以靠後天來彌補,但態度的養成更為重要。」錢教授也以他這學期在政治大學教授通識課程的經驗,他說:「這堂課學生的背景很多元,主要是開授給非物理學系的學生們聽,希望能給現在的學生有更多的科學基礎。」有趣的是錢教授說修他這門課的大學生,每週往往要花費長達7~8個小時的背課時間,這讓許多同儕教授非常的訝異,現在要一個大學生每週用30分鐘為一門課準備預習的工作都非常難了,但幾位教授都認為,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學教育,花費四年,學生畢業之後仍沒有多大收穫的關係,錢教授說:「我聽許多大學生說,他們現在平均一學期修25個學分,我非常驚訝!坦白說,現在美國的大學也有出現類似這樣的問題。但真正想要培育出人才的學校,他們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是倚賴著龐大的學分量來取勝,相反的是要以質取勝,讓更多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少量的課堂上,讓每堂課的深度增加念大學才不叫浪費!重點是大學的本質是用來培育人才的!」錢教授分享自這學期在政大授課的經驗:「我這門課的教學很簡單,在每週3小時的課程內,讓學生可以從最簡單的物理知識去推論,讓學生走出教室後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課堂上錢教授教學生一些微積分或是其他物理的運算程式,像是讓學生算出自己週遭的二氧化碳數,用30分鐘算出颱風的形成等等。用更多的知識填補現代人應該學會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得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