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覺得學術最不該講原則的原則在於至少近5年來國內很少在看到有政治領域的學者出專書來探討政治與思考治理問題的研究。相對的社會學界仍如火如荼地在強調它們思考的問題一切源自於「本土」,而且大量的國內研究專書的流通,書評,甚至用在大學或研究所的教學討論上。
所以,不該強調原則的原因在於學界越來越少機會給學者思考關於政治的問題是什麼,或給大家有不同思考點去想像非西方社會在思考政治問題的原根契機。儘管學院的專書還是很多,但多半是結稿成冊的論文集,而且我們越來越少見到學者願意用不同方式去想像政治問題,思考政治現象,去懷疑或投入另一種好奇感去研究政治,不管是思想、比政、國關、公行也好。而學科越來越侷限在藉由國外的文獻回顧去探討一個政治現象,可是這卻給了我們話語權上很大的限制,限制在不斷得引進新的理論,去藉由別人如何看這問題,在思考要如何給予我們指正,這便侷限了我們可以用自身的觀點去做些研究視野上的突破。
而在這方法無法變通的狀況下,看到10年前的老學者,他們思考政治與寫作的企圖心在整個視野上抱負要強的許多。在整體的論述上,也比較reader frendly.也至少你看得出來他的寫作實際上也是在解決問題,所以在他們的字裡行間看得出來他們的焦慮,字字句句也不斷地在說服讀者,政治是這樣,他的途徑會提供你不同認識層次的突破,但每本書都有自己的任務跟限制,是好是壞,讀者在自己評斷。但10年了,還有哪個老師敢推薦自己學界寫的「專書」並認為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關懷跟研究發現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