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短篇:〈這環境得了躁鬱症,下一步便是瘋狂〉


小飛自從跟他太太離婚後,就不在出現以往的笑容。 儘管一如往常的到公司刷卡上班,然而這環境似乎已經不是他以前熟悉的場景; 換來的是種陌生以及被刻意監視的壓抑感,小飛感受的到同事眉宇之間刻意的指針著他。儘管平常見到面還是一樣跟他開懷大笑,但這種莫名的監視感,在小飛的心中似乎成為一種無形的懲罰。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小飛進入公司前,這公司就是出了名的老牌字號,除了訓練出一批好的業務之外, 其績效在同業之間仍是屬一屬二的。然而或許在這輝煌的成績底下,卻有個不隱人知的一面, 這鑲嵌於榮耀與壓力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在同事間的言語通常都具有抹種真對與比較。

儘管一部份的員工沒有加入這種被他們自己稱為「最上流」的行列,然只要是在這間公司的人, 多少都會感受到一些莫名的氣氛。而不知不覺的這公司內的一些「壓力語言」也會流傳到別間公司去。

不管你跟誰去吃頓飯,看個電影或是在夜店流連,隔天馬上會被同事們調侃,並且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小飛進入公司後,表現平平,但時常出現技術上的問題,例如在產品工作報告時,時常抓不住重點, 所以總是遭受到主管嚴格的批評。每當會議結束時,小飛總是被當作箭靶般的抨擊與調侃,那些高傲的同事把小飛的不當,當作茶餘飯後的趣事, 讓小飛總是在會後很尷尬的躲在角落吃著飯糰,而不敢正視其他同仁。日子久了自然而然的這部門被營造出一種良善的氣氛, 但這種良善的氣氛是營造在同事們用言語調侃小飛的懲戒而營造出的狀態,所以儘管是後進的員工,在聽到前輩們用趣事般的敘述小飛時, 自然而然的看到小飛也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只是其他人也不要得意,因為在這場合下只要你在上班時間放個屁,喝杯酒,偷抽根菸, 甚至跟別的部門的員工多講一句話,都會被當作茶餘飯後的討論。

就在這不愉快的環境下,小飛漸漸的感到暈眩,發熱,四肢無力並且上吐下瀉。同事小邦看到小飛的情況便帶小飛去做身體檢查, 耳鼻喉科,腦科,內科,外科,神經內科,精神科什麼都看了,但似乎查不出任何原因。 醫生大多只是跟小飛說:「你壓力太大了,要多休息。」

小邦在小飛回家時,跟小飛說著:「別想太多,好好的完成你的業務即可,其他人講些什麼不要理會。我也很討厭那些說人是非的人!」

小飛笑了一下便上樓了。

在一次喜宴小飛碰到了大學時期的友人,友人尷尬的跟小飛笑了一下便開口跟小飛說著:「我聽說你離婚的事情了, 還好嗎?還有聽說你在公司被定的滿慘的,壓力不會太大吧。」 小飛笑著,就離開了會場。

小飛抽著菸,走進了公司,從大門一直到負責的部門,儘管假日沒人,然而每天上班的畫面卻徘徊在小飛的腦海中,

接著小飛走到了公司的頂樓,點了根菸,踏上了平台‧‧‧

大喊著:「我幹哩老師勒!」

接著‧‧‧‧‧‧‧‧‧‧




寫於2009年4月19日

圖片為:筒井康隆的「最後的吸煙者」

後記:其實當初這篇的寫作受到黃凡《躁鬱的國家》很大的影響。

76巷2弄


小年夜的傍晚,台北正寒著。我奉母親的命令到外婆家送禮。 騎著車子經過了虎林街,在到了永吉路的巷口裡,這段路雖然離我家頗近。 但,我實在不太喜歡行走在這條捷近。我將車子靠在路邊,正要按門鈴時, 看到旁邊路過得一對老夫妻。 老婆指者協對角的公寓住宅其中一戶跟老公說著:「你瞧,她們的陽台的那個木架好美。你快看看。」 接著,老公回應著,老夫妻就牽著手漫步的回到住所。

看到這畫面我想著以前父母也常常會有這種對話出現,

一點也不意外的是,人有相同的東西就會有相同的話題與比較的語境出現。

我父母很用心的經營著家庭生活,也在生活的過程中,享受點小小的生活品味,如種種盆摘、買些好看的家具甚至把家清理的乾乾淨淨的。

我相信很多人的家庭生活也是如此。晚上夫妻會討論要吃些什麼,有空會一起去市場買個菜,生活似乎就是如此,看似複雜卻又有點簡單。

我現在所渴求的似乎就是如此而已。除了正常的交際工作之外,我的生活重心就放在家庭, 所以,今年我新的願望就是懇求自己學點料理,一方面自己還滿愛逛超市,一方面飽足自己跟家人友人的胃。

接著,牽著自己喜歡的人散步,讓她靠在內側,接著跟她說著:「瞧!妳看看,那戶人家的花,真美!」



寫於2009年1月24日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給她一個註記,那我曾愛過的“那個”


最近修改論文有種不大想繼續理會她的感受,嫌她寫得不夠好,儘管許多迷人又細緻的地方,但零散或不進完美的處更多,看了就想修改,但真改下去幾乎可以砍掉重練。

但她已經被我創造出來了,她的臉容曾是過去兩年多來幻想的,期待的綺麗豪傑。那是我用許多的想像,用閱讀,耳聞,用不同方式悄悄地在許多漫漫長夜中敲打雕塑而成。

那時精疲力盡,眼眶時常泛紅,用盡各種圖案樣式不斷重複地比對,幾乎苛求地追求她在我眼中的完美。那像是站在風吹的懸岩上拿著鐵鎚敲敲打打,也可以是在深山的小屋閉門造車,執著地要將她創造出來。

但又因為太想追求完美,在她跨入凡間的瞬間,我已經分不清她到底是誰了,她的身上有我的故事,還有許多我不認識的,或是從別的地方聽來的美好情節,我苛求地往她的身上填滿一切的美好。但她的細部更出現許多不同時候,因為我雙手缺乏力量而懶得用力敲打的殘缺之處,或是我刻不出來的空白凹縫。

我近乎苛求地雕琢她的完美,眼下的親密接觸,留下許多現在看來近乎荒誕的印記。因為當下看的是近的,但從遠方看來卻是紮滿不同羽毛的怪誕奇獸。


但你看到這樣的她還忍心將她毀了?至少我現在沒這勇氣!所以我得試著離開她。而她也展翅自由了。
是為序。


(碩士論文付梓前)


圖片: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劇照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壓力的根源與“生”與“存”


昨天半夜轉著有線電視看到了這部過去想看,卻沒機會看,時間久了也忘了這部片的存在,像是這部片的道理一樣,「許多壓力的出現,衝突,崩裂,瓦解,重新洗牌的過程,往往都在你過去的生命經驗中,好些在平常也不過,你做了,留下的,忘卻的昨日種種,因為你的關係,裂痕出現,你試著彌補,忍受風吹雨打,日曬風波;你曾在修補的過程中不想活了,那萬般痛苦生死疲勞,試著讓自己沉醉,遁逃,沒想到最後你面對的不過是“人生”。」

看豆導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最讓我記憶猶心的是當一切煩惱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人的理性在也承受不了,消化不下這些痛苦後,豆導回到自己的老家,畫面構築的很棒,因為母親一出來的畫面很單調,或是說主角其實是那碗麵,一碗在你懂事前,在你承擔壓力之前最熟悉又最不知道用現在的情感表達出來的那碗「媽媽煮的麵」。

那碗麵成為主角,我想曾經在外當過遊子,因為身心靈受到疲勞的人,當你失去愛人,又不知道找誰訴苦的時候,沒想到“家”的溫暖卻給你最意想不到的安慰。

儘管你的生存成就在大,你多成熟,面對社會多麼勇敢,踏實,別人你尊敬你,即使這一切成就雙親都不懂,即使你的生活在你懂事之後已經離她們遠去,但回到家,「你始終是她們最心肝的“血肉”。」

媽媽的那碗麵,不問你為什麼突然回家看她,不問你發生什麼,因為她們也不懂,但她們卻知道,「你喜歡的就是這碗蔬菜寬麵。」你永遠是她們的孩子。

而這感動一觸即發,你在也不想隱瞞什麼,包裝你的堅強,「痛哭吧!拋開一切俗世專業,你也是個人,是個孩子。」

如果說煩惱有個根源,有個起源與原初狀態,你心中如果曾有個枷鎖,無時無刻提醒著你別重蹈覆轍,那不如誠實面對它吧。例如一次的創傷讓你對感情始終冷血,又例如兒時做過一些壞事,讓你往後的日子不是那樣的踏實,在例如為了生存做過違背自己良心的總總,又可能因為一些愛慾醺心讓你在肉慾的享樂之時,違背了心靈上該坦承的另一半。

我們常講,有時候煩惱來了,想不開了,後來卻可以坦蕩蕩的原因除了時間,現在回想,原來常常是一念之間的轉變,是生是死結果出現。又好比這是人生,在你誠實面對被自己編織出的痛苦根源後,枷鎖原來只不過是自己編造出來的。

我曾經也這樣像豆導躺在母親的懷中痛哭過幾次,一次是父親過世後的一個夜晚,我在也受不了了,一次是今年十月時。那樣的哭法很累,感覺把心,把肺都給哭出來的用力,竭盡你的壓力,哭出來的感覺是累的,夾雜著你再也複製不出來的失聲力竭,在眼淚乾了之後,像是跑完兩千公尺,剩下片刻寧靜,以及陪伴你已久的肉體,在你宣洩過後,自然的喘息聲。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世代、生命、傳承與共和國」:一個小說敘事的構想


自從上次突發奇想的因為坐計程車的經驗,後來跟冠年討論後,希望來個〈終極殺陣〉或是〈衝鋒計程車〉做為一個具有研究價值的主題,這突如其來的構想,蹦出來的火花,電光火石之間,在那夜晚,亮得不得了。

今天傍晚好友泓瑾在跟我討論期末報告時,又激發出同樣的火花。只是這次發言權是他,他構想寫一篇小說,主題在討論世代之間的問題,一個兒子有一天要告他的老爸,告訴老爸不該把他生下來,不該讓他來到繁華噩夢的人世,不該讓他承受壓力與痛苦,解決的方式是獲得法官跟專業分子的評斷,准許他安樂死。(後面那段解決方式是我想的..)

當他稍微跟我說這故事構想時,我當下腦海中出現超多可以繼續深入下去的畫面,但構想是他提出的,聽完後,我跟他說這構想超棒的,如果主題創造出來,在結合你期末考老師丟給你的三個題目,夠你創造出一個精彩的舞台讓你好好發揮。

雖然你現在似乎沒時間繼續這問題,但你知道的,我這人感覺一來就喜歡借題發揮。所以請泓瑾大哥容忍我在此就你的故事構想發揮一下。當然,原創在你,我只是說一個故事而已。

事情是這樣的,遊戲規則很簡單。今天如果要構築或維持一個良好的共和政體,如果有以下三個序列,你會如何編排它們的優先順序:(註1)

1.優秀,具有決斷性,判斷力,引領力的「統治者」;
2.具有良好美德,公民教養,自由具有理性的「公民」;
3.可以經過風吹雨打,歷經時間而屹立不搖的「法律」。

這三個選項讓你選擇會如何排列?你心目中的優良政體在三個條件下,你會如何選擇?

先撇開這問題。 (以下場景都是我的突發奇想)

關於這篇小說由泓璟的構想來看,第一幕的場景就出現在法庭,時間可能是2020年以後,關於國人習以為常的生養傳承,結婚,生育,養兒育女,這非常傳統又自然的世代傳承,因為失業率的問題,因為社會福利機制失調,因為大環境的影響,因為單身者越來越多,因為草莓族的父母日漸無法像21世紀初那樣擁有經濟能力提供物質資源,因為墮胎的合法性,安樂死的正當化,死刑的廢止,器官捐贈的義務化,導致2020年的國人對於生命的思考方式不在跟我們現在一樣,因為生老病死的問題會想到家庭,另一半,兒女,還有生命傳承的問題。

在那個年代,開始出現類似〈正當性死亡〉的法律,因為上面的問題,使得兒女在自己有思考能力與行為能力的年紀後可以對父母在“非自願性“的情況下對生者提出告訴。

因為,“我”在沒有選擇的餘地下來到了世界,“你”卻沒有能力承擔或給我好的資源;因為,失業率問題高,保險制度崩解沒錢看醫生;因為,長相不佳沒有異性緣;因為,俗世的壓力太大;因為,我是自然人,我沒有義務只因為“基因與血緣同源”而有義務去傳承你宗族的香火;因為,我貸款買不起房子;因為,這世界太大,太廣,競爭激烈卻又沒有我的容身之處;因為,過去香火維持,宗族傳統對現代人而言都是八股,這是對年輕人的枷鎖。

所以,在我有自由選擇的條件下,請你允許我離開人世。

但法官開出一個條件,利用社會工作機制發放「體驗獎助經費」讓年輕人自己提著行李,環遊世界或台灣,期限一年,固定每周上傳日誌,經過一年的思考後,再議。

接下來故事的場景回到這無奈的父親身上,他萬般想不到僅僅10幾年的日子,價值觀的差異會變得如此嚴重,他回想自己父輩的年代,對於生養的人生大事,不是現在年輕人那般飄渺妄想。父親一生的任務僅是為家人溫飽,替孩子買棟房子,含愚弄孫這樣簡單而已。在他父親的宇宙觀內,世界或人生的志業就是這樣,理所當然。

他萬萬想不到因為人對生命價值的轉變,因為害怕承擔壓力,承受煩惱痛苦,開始第一波的「安寧條款」出現後,生命變得甚麼都可以議價,因為選票跟民意可以這樣動搖他們傳統的價值。

因為生命可以這樣挪用,像商品一般,有錢的人開始活得越來越久,而因為自由,底層的新血也開始動搖,政府再次三讀通過「正常化死亡條款」得在商言商,設定更嚴苛的條件,否則「人沒了,那政治生活還有甚麼搞頭?」

而這少年的場景,可以像是《浮士德》、《啟蒙教授漫遊記》那樣周遊在許多不同知識體系的社會,少年可能來到青年公園看到一群下棋的老人,看他們如何驚訝地看到年輕人出現在他們的眼前,因為或許在那時候,看到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少年可能來到了深山遇到了幾位原住民朋友,看他們的「自治區」如何去思考人生,想像世界觀,接著少年還可以去很多地方。

最後少年是生是死,懊惱的父親該如何是好,咱們的國家要如何繼續維持下去。這些圍繞在生命的議題,便是這小說敘事最簡單的構想! 但這也是我們目前出現的世代問題,還有關於生命的看法,家庭結構變遷,以及許多觀念體系變動後,隨時會引發爆裂的未爆彈!



後記:

感謝泓瑾的創見,我倒是沒想過這主題的小說,如果你願意,我真有興趣一寫。2011.1.11(添成)


圖片:電影《白銀帝國》

註腳:

1.這三個問題來自東吳大學政治所《共和主義專題研究》期末報告的題目。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愛的符號


在那沒有圖畫,文字,電影,更沒有任何符號可以象徵或形容你對異性的情感愛慾的原始社會。男女之間的相處,倚賴著動物本能,擁抱、嬉鬧、夫妻間調戲、打獵分工,家庭生活與愛情之間在我們眼中倚賴著更自然的互存關係。

相較於現代的文明社會,這種缺少安全感的急需信任,需要對方說些什麼,表示一種溫暖,表示一種需要被在意的在意。愛情歌曲許多,電影告訴我們的故事也很多,從朋友身上聽來的,自己痛苦來的感情故事更多。可以形容愛情的符號花樣百出,也因人而異,甜言蜜語的討聲歡心,兩小無猜笑的甜蜜也大有人在。好些人不需要這種物化的精神糧食,在一起只需要一種信賴,一言一行,一句一笑都是默契,雙方懂了自然可以在一起。

相愛是種動物本能,雌雄也個有自己的招數,如果在一起是種自然,那身體緊密的靠在一起,擁抱,撒嬌,感受體溫,味道,溫存也便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話說回來,如果哪一天你被對方問:「到底愛上我身體哪一點?」對我而言最快的方式,先輕輕地將雙手環繞她的腰部,摸著那吋柔軟,接著將頭靠在她的腹部,那是女人面積對大,最不被男性在意,但也是女性很在意的部位,感受她的溫度,她的偉大她的柔軟,對我而言這是女生最可愛的地方,接著將手繼續從她的腰際往上撫摸,直到她的肩膀,你不需要說什麼,儘管抱著,讓她知道就算她想像自己肩膀在寬,在大隻,但在你的懷中她依然可以小鳥依人,你盡情的給她這種溫暖,接著看著她的雙眼,那是最吸引你的地方,接著,告訴她:「我愛上妳的就是這份永遠享受不完的感覺。」漸漸地你也需要再說些什麼,只感受到對方一陣歡心雷動,心臟許多撲通,下半身自然地無力靠攏,一切就自然地發生了。

這樣地愛情是如此的巧妙,也不需要任何符號去詮釋。如果我真有愛人,這樣的互動在自然不過,可惜的是我不是愛情專家,也沒女朋友,對於愛情,當然停留在符號的評論階段。

圖片來源:電影《巴黎的最後探戈》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社群網戰與社會資本


前天才看了社群網戰,劇末主角的辯護律師告訴他其實他的人還不錯,可惜的是你的執著所創造的一言一行都讓你跟“混蛋”畫上等號。

臉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的任何成功,盈利收入,使用人數,形成複合型的生活平台的契機都來自於“人性”,人渴望多少臉書就創造多少樣貌提供你思考,讓你留戀,它的一切創意不絕,另在意的人無法自拔。它提供了我們消極的自由,劃分好遊戲規則,大家按照這秩序去生活,它也具有積極性,積極的在於人與人之間著魔似的一起加入這網路社群,互相主動的牽引對方的信念,這是魔,也是社會化規訓。

但我還是愛用FACEBOOK, 因為它複雜,從社會網絡(the social network)的面向來看,它就是一顆地球,你能想像它有多大,就有多大,有都少你陌生的地方,有多少社會群體,家庭,政黨,媒體,公司,政府部門,藝文與娛樂,共同組成這龐大的網絡體,還不包括提供音樂、照片、地圖一切幾乎舉凡有網址的都可以跟它連結在一起。Facebook無非就是霍布斯形容的《利維坦》是一個巨大的“人”,是一個有機體,在許多人心目中它的地位像是不可取代的“上帝”,更是許多原子化的個人共同組成的。

但芸芸眾生,每個人,每個群體都有各自的社會態度、信仰、價值以及延伸出來的生活形式。臉書的方便在於你可以在上面找的朋友,找到話題,提供你的樂趣相較於其他較封閉式的社群孩又豐富許多。所以你可以在前五分鐘遷就於這個團體,但後幾分鐘回到自己的介面,你大可以作自己。喜歡的人就來。

但既然它是人,就絕對是一個富有“情緒”與“情感”的有機體,擅長透露情感的人或許陪伴著它越久,大家就越知道你是怎樣的人,你的生活大小瑣事跟著你的習慣,上網,留言的過程中最後可能會讓你渾然不知,“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嬉笑、怒罵、點點滴滴,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留的下來的,流掉的一切或多或少有歡笑,有悲傷,懊悔,但你就是這樣。”人生!





圖片來源:
http://dkmgm580.blogspot.com/2010/11/social-network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