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One day】


下班後繞到虎林街的家庭理髮,結束後或許天涼了,順路就走到一間國中時經常光顧的小吃攤。這一吃或許超過15年之久,老闆娘習慣的在我的黑輪湯內加了一粒魚丸,但後來我發現這顆魚丸是他習慣給小朋友的禮物。

一個女客人隨後入座,點了一個碗糕,看了菜單選擇“皮蛋瘦肉粥”。我看著老闆娘老練的背影,熱鍋到加入酌料......她很習慣的在料理同時會哼著一首我從來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曲調,但音律就像是母親唱給小孩的歌。

我跟虎林街的感情說來複雜,我對這邊簡直比自己唸書的學區,父親的責任里還要熟悉。

2008年2月,父親硬朗的身體首次出現狀況。找不出原因,得不到任何醫學症狀處理,只知道我的父親意識越來越薄弱,反應變差,看東西會變形,對顏色特別敏感......起初,跟一般家庭一樣,過於理知化的我們很容易認為父親是過於勞累,或因為選舉的關係導製精神上出現了一些狀況......

但父親不斷的向我們呼救,而且那幾晚他幾乎無法入睡。

我隨後陪父親赴院做檢查,父親人脈好,所以每次過去掛號後從遠方就可以看到院方的公共事務人員前來協助。父親的健康狀況似乎越來越有狀況,等我去結帳後,醫院的行政人員跟我說,父親站在院內的十字路口徘徊,走過去後才發現,我老爸已經分不清東南西北......

這大概是最後一次往返的檢查,後來就得等候住院通知。醫生說老爸腦中有個微微的亮光。那幾天,父親都坐在家中的老位子,就那麼幾次呼喚我要我確認他吃的藥是否有毒......我載父親出去剪頭髮,就來到虎林街,老爸有些不習慣,我看著鏡中的父親眼角不時晃到我身上,好像第一次剪頭髮的小朋友,非常的缺乏安全感,後來有一次父親說想吃粥,我就繞到虎林街的小吃攤,叫了一碗瘦肉粥,還偷偷請老闆娘幫我加幾塊干貝......

後來,碰巧遇到其他家人的既定國外行程,家裡就只剩下我能夠照顧父親......住院當天的早上,我還陪父親到附近的廟宇拜拜。中午到家後就接到院方的電話,希望我們一點半能夠辦理住院手續,我趕緊催處父親趕緊吃完母親出門前熬的那鍋稀飯,父親大口的喝了幾口稀飯,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可以這樣對一碗粥這般狼吞虎嚥......

但後來才知道這碗粥,那狼藉的片刻,卻是父親這一生最後待在家中的時間。

住院後就如我幾年前所述,健康狀況不到兩週每況愈下,途中還因為我不想在他康復後的貴州之行吵架,因為那時我只想著自己要開學,不想翹掉任何一堂課。父親因為這原因還哭了許久,甚至打電話給大學認識的教授就希望說服我這趟旅程......

我依然記得單獨陪同父親住院的那段日子,白天我總是推著輪椅帶父親繞過各大指診療中心,也每天會有許多時間我得重複聽好幾次父親的會客話語,晚上的時候我就坐在浴室門口看著父親洗澡,就好像有時候看著自己的心愛寵物在吃東西,我會攙扶父親,但父親在意識還清楚的時候堅持不肯穿上病服,也很少願意走出病房,就怕有人會認出他來。

後來,我不說了,戳穿了對我而言自從2008年的悲劇過後,面對父親僅剩下許多無法彌補的孝心,也無怪自己喜歡跟在父輩底下做事,也幾乎心甘情願的幫他們做好任何事情,我也習慣跟在父輩身旁學習許多人生經驗,因為我知道,自此以後對於父親這份無法彌補的孝心還有無法完成圓滿的記憶就像many one day, those days, 它不是好幾日可以分割,也不是一日可以說的清楚的......再也不見了。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如果旅行可以有意義】


這是08年第一次去京都。那時對旅行的感受僅止於「水很乾淨,道路平坦,人很禮貌,東西好吃,文明進步。」

後來,念研究所,思考的機會增加了。對旅行的意義又變了。你開始會拿起紙筆記錄在異鄉氣氛中的感受,在回去前一天晚上待在咖啡廳的吧檯攤開一桌的明信片,那時雖然有點獻技,但現在想想寫下的東西是死的,但如果它具有的意義來自於永久也是你的信念賦予給它的。

至此以後,對旅行或漫遊的意義就此改觀。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書本們】

要說買書的樂趣在於一本書可以成就的事情就好比得到一張來回機票,雖然它不是白白得來的幸運,但與書本之間的相遇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偶然的機運。

得到一張無限期來回機票的喜悅由此可知,你可將它放在抽屜,可以趁心情不好,或哪一天可用到的時候做趟單人來回,又或你其實心情很好送給別人,收到的人也會非常喜歡。甚至你選擇不用,選擇放著當作一種見證的留念,一如抽屜內的泛黃舊物,總是在自己整理思緒的過程翻轉你的回憶。

得到一本好書雖然不比買一張樂透彩卷的希望無窮,也不比得來一筆意外之財.....但得到一本好書卻是一個最簡單,容易又具體的事,儘管只是供俸在架上,但它就豎立在一個你視線可及的範圍。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活生生的物質就在我們面前展現最強烈的無限精神。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沒有用,卻又是最好的知識】



關於法國高中會考的哲學題目已經不是多大的新聞。但以前看到多少會興奮,心想,多麼偉大的國家具有這樣的考試論證,這樣的哲學省思出現在我們的考試選項不知道有多好?

多麼高規格的讓一個國家的人都像個哲學家。

但哲學問題是否艱澀,問題意識是否具有高度似乎已經不是這些題目的核心問題。而是說哲學上的判斷、思考如何介入我們的政治生活,如何讓我們限有的理性、觀念、歷史背景與當下遇到的問題結合在一起去幫助我們的存在意義。

透過哲學的省思與判斷,藉由自身的觀點與念過的觀點融會,從推論的過程中你才能知道很多問題是個過程,必然的不是一次的決斷,或註定的成就可以解釋你身處的環境。

這才是教育的意義,儘它是一個沒有用的知識,但它會是一個最好的知識。








寫在2012.6.19





TEWA歐洲新聞/2012.06.19/法國】
法國高中會考:哲學打頭陣,「工作」成熱門考題

法國高中會考 (Bac, baccalauréat) 本週開始,照慣例週一早上先考共同科目哲學考題 (Bac Philo),考生們有四小時作答。法國全國約有七十萬多人應考,今年最年輕考生年僅十二歲,最年長者為八十七歲。法國高中會考1808年由拿破崙創設,當時應考科目中就已包含哲學。

文學組考題(三選一)
- 工作能讓我們獲得什麼呢 ?
-
所有的信仰是否都與理性處於對立面 ?
(
所有的信仰是否都不理性 ?)
-
試評論斯賓諾莎(Spinoza)作品「神學政治論」
(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
片段

理組考題(三選一)
-
如果國家(l'Etat)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
-
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相(la vérité) ?
-
試評論盧梭作品「愛彌兒」片段

經濟組(三選一)
-
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有用處」?
-
自然而生的慾望是否可能存在 ?
-
試評論貝克萊(George Berkeley)作品
「被動服從」(De l'obéissance passive)片段

考題原文請見
http://www.20minutes.fr/societe/955501-bac-2012-comment-auriez-vous-traite-sujet-philo
http://www.lexpress.fr/education/les-sujets-du-bac-philo_1127840.html â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一個現實】




其實滿喜歡看某一類型的電影,主角在奔波多年,吃盡歲月苦頭,好不容易到一段落停下手邊的打字工作,端起咖啡杯,抬頭微視前方,好像一切的回憶都像跑馬燈映入剛落成的落地庭院。主角或許立即穿上球鞋,進入車庫,或直接配上夾克在路面奔跑,只為了見一個曾經愛過,但也不可能在喜歡,事過境遷也非言語可置啄的真實絢麗......

也很多的機會是主角充其量只是從遠遠的地方看著她,如果這是運氣好的這樣。

隔了一天,就在那個新生活中主角可以一如往常開車上班,也可能搭地鐵,他口中旋繞許多話,也都是事過境遷,「我突然之間,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甚麼事情都要自己處理,又或眼前一片開朗,我跑,我呼吸,我即拍手掌,對自己說要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命運。」

接著也有機會底片格運動重演過去幾年他的工作狀況,承受打擊,吃閉門羹,改變作息,又忽然間瞧著書架上的偉大作家,然而,不再取下任何一本......

他憑著良心偶爾回到自己深愛的休閒活動,在消磨稚氣的爵士樂聲後拿起咖啡杯,接著還是往街角看著......接著他還會說出許多勉勵自己話,他離開第一間公司,因為不滿現狀,第二間,還是掛免求去,只因為總經理一句話反駁:「我比你了解人性的弱點。」.....消沉一段日子後終於找到一個充滿人情味,薪資卻不高的工作。他繼續說著幾件這幾年學會的事:「不再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老板也有錯的時候,但不必馬上告訴他......」

幾年前看這類型電影是充滿希望的,你的命運怎麼算也不到這時候,也不到你有房,有車,鞋子一雙到有......你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這樣深愛過的女子,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條件臨時起義,在不一定是一個鵝黃夜景的台北街頭奔跑,但這台北也不必然是羅大佑的霓虹,因為那也不必然是我的家鄉。

我仍就困惑不已,因為你始終認為這許多重要環節的變動,沉浮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是某一刻的頓悟,是決定,但多少帶有許多對現實的畏懼,就像是小時後第一次聽到人死了之後就死了那樣,你會突然間的在房間痛哭,雖然你也知道別人不會懂的,那深黑,猜不到,不知道,不可想的死後世界。因為在那之後的許多環節就是在很多不是很清楚的決定下產生....


是阿,我是回不去了,但也不想用任何不適當的字眼形容命運得繼續的繼續,它頂是永遠超越的障礙,我深知這回事,也無法忘回許多記憶,就在命運持續走動的時候,眼前晃過許多也該繼續的繼續......

一股意識清晰的告訴自己,是你自己將自己拉回現實。



(寫的時候有在看黃凡。《慈悲的滋味》這篇在我待業兩個多月,最窩心,也最傷悲的讀物。)